3月20日,《学习时报》刊发中国能建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海良署名文章《筑牢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石》,全文如下:
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,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,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,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。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中国能建)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牢牢把握新时代国资央企“三个总”“两个途径”“三个作用”的新使命新任务,紧紧围绕创新、绿色、数智、融合“四大维度”,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,全面优化产业与生产力布局、全球市场与区域布局、资本与资源布局,坚定不移走好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、服务国家战略、体现时代特征、符合中国能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铸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底座。
聚焦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
系统优化顶层设计
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。中国能建深刻把握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,前瞻性谋划顶层设计,系统升维战略发展体系、卓越企业管理体系、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体系,科学编制《关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、加快高质量发展、深化系统改革和加强科学管理的若干意见》,重点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,对公司业务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布局,形成全电力、全交通、全城市、全水、全生态环保、全数字“六全”领域“十二大业务”,并通过进一步聚焦整合,提出了全力打造新能源、新基建、新产业、新材料“四大核心产业”战略目标,系统重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。
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中心园区
作为我国能源电力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,中国能建积极践行碳达峰、碳中和“30·60”战略,坚持以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,精准把握国家加快能源转型的目标要求,率先提出系统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的“1253”原则,即坚持以国家碳达峰、碳中和战略目标为“一个引领”,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“两大关键”,围绕能源供给低碳化、能源消费电气化、新型能源技术产业化、低碳发展机制化、碳中和责任协同化“五化路径”,着力处理好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化、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集约化、以主要用户为主的提效节能系统化“三者辩证关系”,全力服务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;发布中国能建践行碳达峰、碳中和“30·60”战略目标行动方案,围绕碳达峰碳中和“一个中心”和综合储能、一体化氢能“两个支撑点”,确立了大能源绿色产业发展方向。系列前瞻性战略谋划,契合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。
找准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
全面加快“四大转型”
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。中国能建坚持将“四大转型”作为生产力跃迁的主要路径,全力增强核心功能、提高核心竞争力。
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(绿色氢氨醇一体化)项目
加快创新驱动转型,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“头号工程”,重点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,布局创新资源、打造创新体系,攻克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、碳捕集封存利用、特高压交直流输电、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等关键核心技术,掌握了风光热绿色发电、氢制储运、抽水蓄能、电化学储能、压缩空气储能等行业领先技术,并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,牵头打造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,真正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,在规划设计、产业投资、工程建设、工业制造、项目运营等环节系统发力,从政府端、行业端、国际端、技术端、项目端,全方位提供特色系统解决方案、产品和服务,积极孵化开发绿色产业化项目,系统提升绿色建造、绿色制造、绿色运营水平,让绿色发展底色更亮、成色更足。加快数字智慧转型,深入推动管理数字化、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、数据价值化“四化”跃升,高质量建设若干国家级大数据平台,打造业财一体化、项目管理、供应链、共享中心“四大管理数字化平台”,创新迭代智慧电厂、智能电网、智慧能源、智慧工地、智慧园区、智能装备等产品,以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管理、生产、服务变革。加快共享融合转型,大力推进产业间跨界融合、产业链内一体化融合、要素间交互融合、区域间协同融合“四大融合”,打通生产要素流动壁垒,全面促进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、创新链深度交融,拓展更多新场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。
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
全力打造“四新”产业
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中国能建充分运用“四大转型”成果,聚焦打造新能源、新基建、新产业、新材料“四新”产业目标,全力推动整体业务迭代升级。
湖北应城300兆瓦级压气蓄能电站示范工程
“新能源”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依托全领域全要素一体化集成优势,创新运用源网荷储、多能互补、投建营、交能融合、城市综合开发、海上综合能源、东数西算“七个一体化”发展模式,孵化开发了一批大型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、“风光氢储”多能互补绿电、抽水蓄能、绿氨绿氢等示范项目,首创并落地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、1000米以上高空风能发电项目,新能源业务迅速成长为公司第一发展引擎。“新基建”聚焦能源价值升级升维,以“能源+”“数智+”为融合介质,深入推进能源网、交通网、数字网、水网、生态网、产业网、文化网“七网”融合,持续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发展技术、模式和产品创新,打造具有中国能建特色的“新基建”,率先在交能融合、数能融合、建能融合、产能融合领域落地一批示范项目,形成了独特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力。“新产业”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传统能源电力产业升级,持续强化“建链、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固链”,提升产业韧性,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化;围绕“新能源”“新基建”派生新的产业类型,加快培育新型储能、氢能、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;组建并壮大若干产业联盟,提升产业控制能力,协同打造要素共享、价值共生、聚合裂变的“产业群”“共赢链”“能量场”。“新材料”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和安全水平,围绕新能源、新基建关键材料以及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,集成材料研发、生产加工、应用开发、成果转化,加快打造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链,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,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降碳、减污、扩绿,全方位支撑产业提质升级。
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新技术示范项目
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,中央企业使命在肩、责任重大。中国能建将始终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,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,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在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增强核心功能、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创造更大价值、展现央企担当。
来源:学习时报、中国能建微信公众号